與十二年國教核心素養之關連性
A 自主行動
B 溝通互動
C 社會參與
課程理念與目標
《公共議題與社會探究—媒(沒)有人說的故事》,學生透過小組合作,搜集和閱讀大量的檔案和史料,最終任務是要讓善用媒體和平台的傳播效果,撰寫並報導深入且實證的「在地」「人權」故事。
1.透過搜尋戒嚴時期台南在地相關的人權迫害案件,以在地化議題為主題,引起學生願意關注生活周遭的人事物,培養學生在地關懷。
2.課程操作以學生為主體,學生透過個人觀察思考並與小組討論分享,提出有意義的問題,最終提出可行的解決方案。
3.課程成果以問題解決為導向,讓學生以在地環境為主,提出行動方案,並且利用多元的方式去呈現,以呼應真實社會的狀況。
課程與教學設計
有別於傳統的教科書與講述式教學,探究與實作更重視學生主動學習、操作、討論、表達,尋求共識和擬訂行動方案。
1.小組合作學習
2.善用科技媒材
3.多元教學方法
4.啟發自主學習
5.學生中心導向
6.設定成就目標
7.具體學習成果
8.互相回饋機制
學生在本學期的課程中,從討論和表達、協調、企劃、組織、合作能力的展現都令人驚艷;每一組在檢視所推出的節目或作品,不論有無達到自己所設定的效果和目標,都能提出達標的訣竅或從失敗中尋求修正;更因為是從未經驗過的任務,雖然工作量龐大,也需要不斷折衝;即使課程後半段遇到疫情停課,打亂了她們原定的計畫和節奏,但最終透過小組互相打氣、共謀解決的替代方案,沒有放棄的在最終產出一個個精彩節目和作品,不只在豐富自己的學習歷程,也希望透過與平台的合作,發揮些許推動轉型正義的力量。
學生學習表現與成果
本課程從認識媒體開始,也引導學生站在不同立場看待事情;再從回到戒嚴時期的角色扮演帶入人權主題,了解什麼是白色恐怖。透過接觸不同的人權個案,也認識搜尋相關資料及議題的管道,並在走訪與個案相關的景點後,學生自覺有必要對在地的歷史和議題進一步探究。在結束踏查後,全班合作完成一份新聞稿,學習撰寫報導,也為最後各組為所探究的個案故事製作媒體節目做暖身。
透過不同的主題及內容,學生不斷的訓練自己跳脫原本的思維去思考,學會從不同的觀點去看這些人權個案。
有別於傳統的教科書與講述式教學,探究與實作更重視學生主動學習、操作、討論、表達,尋求共識和擬訂行動方案。學生在本學期的課程中,從討論和表達、協調、企劃、組織、合作能力的展現都令人驚艷;每一組在檢視所推出的節目或作品,不論有無達到自己所設定的效果和目標,都能提出達標的訣竅或從失敗中尋求修正;更因為是從未經驗過的任務,雖然工作量龐大,也需要不斷折衝;即使課程後半段遇到疫情停課,打亂了她們原定的計畫和節奏,但最終透過小組互相打氣、共謀解決的替代方案,沒有放棄的在最終產出一個個精彩節目和作品,不只在豐富自己的學習歷程,也希望透過與平台的合作,發揮些許推動轉型正義的力量。
相關課程

國立竹東高級中學
問題解決-未來人才
【設計思考、系統思考、團隊合作】竹東高中問題解決讓學生一次收藏。 從自訂問題、系統化搜尋到突破思考侷限形成新洞見,並製作、測試產品,讓學生自己找答案,帶走面對未...

桃園市立武陵高級中等學校
科技與設計
本課程結合設計思考、問題導向學習法、創客基本技術,引導學生設計和開發多功能智慧創客產品,並在期末完成發表。

國立新竹女子高級中學
自主學習先備課程
本課程協助學生能依循PDCA(Plan-Do-Check-Action)的歷程進行自主學習:先設定目標,其次尋找學習資源,取得資源後需進行閱讀與理解,再整理分析後形成結論,完成作品。 ...

新北市立北大高級中學
三峽學
課程引導學生探究在地發展脈絡,並深入茶葉、藍染兩大產業,以實作共同參與地方創生,結合行銷設計與國際交流展現三峽茶染風華。

私立長榮高中
地理與人文社會科學研究
以本校創校精神與在地信仰文化為出發點,由校內至校外實地走訪田野(屏東客家聚落、高雄清真寺、臺南市區),讓學生充分體驗多元文化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