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十二年國教核心素養之關連性
A 自主行動
B 溝通互動
C 社會參與
課程理念與目標
「讓世界走進臺灣」是一堂國際教育的課程,並以SDGs與全球公民素養為核心,扣合SDG10-減少不平等與SDG11-永續城鄉兩大主軸,結合探索教育、專家演講、社會議題探討等方式,讓學生探索世界、開闊國際視野,並反思臺灣的困境與未來展望。在課程中,期許學生能培養以下目標:
1. 打破既有文化框架,增進對世界的認識。
2. 藉由議題、專家演講進行國際比較,分析優劣並欣賞他者。
3. 透過實察、走讀,增進觀察敏銳性與發現問題。
4. 自主擬定行動方案、文化策展,展現規劃執行的能力,透過系統思考解決問題。
課程與教學設計
1. 利用學校國際教育共備社群,集合學校各科教師,集思廣益,規劃整體課程架構;並透過 google 會議室, 與 專家學者 先行共備,討論出聚焦 化的 演講主題與內容。
2. 為避免課程過於零散、缺乏系統化,一學期的課程架構聚焦於 SDG10-減少不平等與SDG11-永續城鄉兩大主軸,兩大主軸各自分散出螺旋式課程,讓學生由淺至深、由近至遠,從小議題、在地出發,擴散至世界,並在進行國際比較的同時,培養在地關懷與多元理解。
3. 在各專題邀請外交官、大學教授、專業人士進行主題演講,並搭配課後學習單與反思活動,使學生開闊國際視野。
4. 透過實地踏查、參訪,了解移工的身處環境,學生自發地觀察,透過與環境、移工的互動,發現問題,期盼提出解決方案,創造共好。
5. 在課程成果上,學生要以小組為單位,就課程規定之兩大主軸,以議題出發,透過合作學習、資料蒐集等能力, 完成某一國際比較的小專題策展作業,於學期末舉辦成果展 ,向學校師生倡議核心理念,提升大眾對議題的認識。
學生學習表現與成果
1. 理解及思辨
(1) 學生透過自主閱讀、老師講述,了解文化的不同風貌。
(2) 檢視各國文化中的差異 並分析 觀點 。
(3) 能力有課程所學,找出自己所在地區的不足與社會的不平等現象,並具體擬定行動方案。
2. 態度及價值
(1) 能夠同理各時空脈絡下的文化現象,並學會欣賞他國文化,避免文化偏見。
(2) 透過議題探究,展現 對在地與全球議題的關懷。
3. 社會及參與
(1) 規劃具體的行動方案並執行。
(2) 將各組的議題加深加廣,完成策展 報告並分享,並透過反思,以求個人與整體社會之進步。
4. 學生具體成果
(1) 完成海線 清水旅遊三折頁,並使更多人認識清水,行銷家鄉。
(2) 透過自行閱讀、蒐集資料,完成課堂上老師交付之任務,並以學習單之方式呈現。
(3) 每次專家 學者演講後,摘要重點,進行國際比較,並進行反思。
(4) 以小組議題策展作為上課總結,並在成果發表上向學校師生同仁倡議、介紹核心理念。
相關課程

國立臺南第一高級中學
從府城到金門
為使學生對金門在地地理人文與生態的瞭解,並鼓勵激發教師進行課程拓展、革新與教室翻轉。藉由所學知能運用在戶外教育的行程規劃,以期將來運用於實際生活。

國立溪湖高級中學
青年探索家
溪湖高中跨領域校訂必修「青年探索家」,課程涵蓋「自我探索、環境關懷、國際視野」三大區塊,循序引導學生建立完善的自己、人己、群己等「三己關係」,並培養學生表達、探索、思...

國立馬公高級中學
海洋文化獨木舟理論與實務

臺中市立文華高級中學
高思智慧創意專題
本課程由遊戲式學習、設計思考出發,設計團隊任務,鼓勵學生溝通、合作、創意、思考,進而培養自我實現,奠基成功的關鍵特質-非認知能力。

苗栗縣私立建臺高級中學
英文話劇
教師引導學生從閱讀文學作品到編劇,並以流利的英文表演劇本的精髓。對於口說、寫作助益良多,期間學生之間的組織與溝通技巧能力也快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