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演示教師
高雄市立中山高中/潘柏宸、李元君老師
時間
2022.07.02 10:30-12:00/13:30-15:00
劉素華、潘柏宸
我們從「河」開始
在地學,對學生來講很扁平,沒有立體感,遑論人與環境的互動共感。
從地理課本背了尼羅河、長江,但你知道學校旁的那條溪叫什麼名字嗎?當外地朋友來到你的家鄉,你會帶他去哪裡走走?如果回答都是「不知道」的話,那麼就很適合上一堂像「後勁嘻遊記」這樣的在地課程。
我們從何開始?從學校旁的溪流「後勁溪」開始。

當單一學科不足回應學生認識在地的風土與自然,向來習慣單打獨鬥的國文、歷史、地理各科,從105學年起開啟合作之路。老師們從「河」開始,決定拿掉學科本位,把在地與生活拉進來,帶學生往外看,說自己與這塊土地的交疊與連繫,表述自己面對環境變遷的推探與回應。
不單是教室的一門課
學校拐了彎就是楠梓加工區,過條馬路就能看到「後勁」。工業區的產業變化、新舊部落的座落疊映、後勁溪的環境議題等,都是最貼合學生生活的學習素材。

在地風土紀事與古今地圖,成了學生認識這裡的開始。教師運用新課綱的理念和學校的課程地圖—以問題導向的教學模式,將「後勁嘻遊記」校訂必修課程聚焦在「變遷」,以「河流變遷」、「聚落與祭祀文化」以及「地景變遷」為三大單元,藉由小組討論、圖文創作、地景變遷道具包的抽絲剝繭、五輕議題的公民影像報導等方式,讓學生認識在地,看見家鄉。老師們更直接把學生帶出圍牆,那種實境感與學生的專注,親撫著蜿蜒的河道、追憶舊部落裡消失的河道、蹲跪尊佛前的虔誠臉龐,一個個凝神佇立的背影,帶給身為課程設計者的老師們許久不褪的悸動。

向河走去,我們將帶領學生去遠方
帶學生看河道、地景變遷,觀察聚落人群與祭祀文化,已成了「後勁嘻遊記」的日常,一群可愛又可靠的教學夥伴,與學生洋溢青春笑語同行,閱讀在地,映照古今!我們從來不在意他們是否成為卓越的攀越者,而是希望能走入生活,與環境對話,打開五感,擴展生命的邊界,學會生活、呼吸與感謝。

未來,我們依舊行過渠道,走入藍田,帶著一屆又一屆的青春從河開始,向河走去,帶著學生一起去遠方。
相關課程

屏東縣立來義高級中學
原住民教育融入英文課程
開設本課程為培養學生英文聽說讀寫的素養及探究的策略,運用各種資源、生活上種種情境,提升個人的語文能力,除此之外,還能訓練如何運用英文發展各人溝通協調能力及解...

高雄市立小港高級中學
飛行世界(Flying World)
課程包含飛行史簡介、簡易氣控飛機、巴爾莎木手擲機以及空拍機教學與實做,讓學生在動手做中體驗與應用飛行原理,及新興的飛行科技。

國立屏東女子高級中學
勞山道士
運用學習單、探究策略、影片及平板輔助教學,使學生學習過程能善用資訊科技,並能樂在學習之中。過程中運用如jamboard、kahoot!、nearpod、google表單互評及youtube影片等...

臺北市立內湖高級中學
跨文化行動方案
本課程提供來自不同文化的跨文化場景選擇,並利用引導式介紹、討論和報告來學生增加對文化和文化生活故事的興趣,通過多視角思考多元文化和文化可持續性和創新在我們...

臺中市立大甲高級中等學校
探索化學
探索化學是一門與東海大學化學系合作的AP課程,老師們透過長年努力開發出獨具巧思與創新設計的實驗探索課程(含四件新式專利),除強調做中學外,同時培養學生綠色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