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十二年國教核心素養之關連性
A 自主行動
B 溝通互動
C 社會參與
課程理念與目標
1 培養親水的遊憩活動與海洋運動的能力、了解水域救生的知識與技能,並進而能自我規劃海洋運動的習慣養成與能力。
2 基本的海洋獨木舟運動的理論與實務,能以划獨木舟對海洋進行探險與觀察。
3 藉由海洋獨木舟運動增進對澎湖:群島地質地形、生物型態、潮汐水文、藉由海洋獨木舟運動增進對澎湖:群島地質地形、生物型態、潮汐水文、海洋文學、海洋史地等觀察與論述能力的培養。海洋文學、海洋史地等觀察與論述能力的培養。
課程與教學設計
A:課程特色亮點
澎湖四面環海,人民以海為田,靠海維生,食衣住行育樂都離不開這片蔚藍海洋,但是現有的課程無法在本土海洋文化投注太多的時間和關愛,僅能浮光掠影融入各科教學中。「身為澎湖人,應知澎湖事」,唯有立足澎湖,
才有胸懷台灣、放眼世界、行腳天下的基礎與本錢,未來馬公高中的校本課程,無論是必修或列為選修,都應該發展出一套以澎湖海洋文化為主軸的課程,讓學生們能深入了解這塊土地、這片海洋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並以此為本,踏出與世界接軌的穩健腳步。本課程以海洋獨木舟為載具,首先培養學生海洋上划行獨木舟所應備所有航行、導航與救援能力 。再來是以獨木舟進行澎湖海洋生態、地質地形的觀察與研究的能力,與海洋文學與藝術欣賞與創作的能力。
B:課程架構
本課程共分五大範疇:
1.學科 教室課程) 36 小時:
(1)海洋文學、澎湖海洋生態、地質、文史簡介。
(2)獨木舟運動、設備器材介紹。
(3)空拍機介紹及操作。
2.術科(游泳池) 16 小時:
(1)獨木舟救援獨木舟救援
(2)操槳教學操槳教學
(3)翻滾教學翻滾教學
3.戶外挑戰戶外挑戰 24小時
(1)租用租用 快艇與聘請專業講師,對澎湖離島進行文史生態的資源研究快艇與聘請專業講師,對澎湖離島進行文史生態的資源研究
(2)獨木舟跨島航行與露營獨木舟跨島航行與露營
4. 海洋文學講座:
(1)海洋文學說明與實作。海洋文學說明與實作。
(2)作品分享作品分享
5. 海洋遊憩運動教學海洋遊憩運動教學:
(1)立式划槳版立式划槳版(SUP)體驗。
(2)龍舟板體驗與分組競賽。龍舟板體驗與分組競賽。
C:教學方法教學方法
1.本校海洋社群老師社群跨領域協同教學本校海洋社群老師社群跨領域協同教學
2.外聘專業教師外聘專業教師
3.與當地基金會、協會合作與當地基金會、協會合作
4.戶外教學與跨島航行吸引學生參加戶外教學與跨島航行吸引學生參加
D:評量方式評量方式
1.學科:學習單、心得報告學科:學習單、心得報告
2.術科:指定動作與要求術科:指定動作與要求
3.戶外活動:小組心得報告戶外活動:小組心得報告
4. 海洋文學講座:個人:個人作品分享作品分享
5. 海洋遊憩運動教學:分組競賽
學生學習表現與成果
縱 向連結
1.上學期進行理論課程與封閉水域的練習,下學期進行戶外開放水域的應用 。
2.本校一年級開設澎湖人文導論、澎湖自然導論,二種校本必修課程均有縱向連結 。
橫 向連結
1.體育課:游泳課程涵蓋同樣的水域運動與自救能力
2.地球科學課程:潮汐、潮汐流、風浪、地質、地形密切相關
3.生物課:海洋生物的觀察與研究
4.國文課:海洋文學
5.史地課:澎湖移民與早期交通史、澎湖地理環境
特別成果
1. 108 高三葉伊鈞以特殊選才錄取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海洋環境資訊系 。
2. 獲選 110 年教育部海洋教育創新課程與教學研發基地 。
3. 餐與拍攝廖鴻基老師電影 「男人與他的海」 。
4. 107 許慈雨同學以海洋文化課程資歷錄取海洋大學特殊選才 。
5. 第二屆教育部海洋教育推手獎 課程教學團隊高中職獎 。
相關課程

新北市立中和高級中學
擺接行旅
「擺接行旅」藉由認識擺接平原的自然環境、歷史淵源及人文風情,實現中和高中的教育願景-培育兼具跨境行動學習、人文社會關懷、現代科技素養與國際移動能力之世界公民。

桃園市立新屋高級中等學校
DFC創意挑戰
本課程以學校周圍社區為觀察場域,使學生與社區內不同族群互動。透過與人的互動,學生得以同理不同族群生活的處境,並使社區環境更為友善。

臺南市立大灣高級中學
大灣學
結合數位工具的應用、藝術涵養與美感,引導學生透過寄往國外的自製明信片,打開一扇世界的窗,並讓世界看見大灣。

臺北市立內湖高級中學
跨文化行動方案
本課程提供來自不同文化的跨文化場景選擇,並利用引導式介紹、討論和報告來學生增加對文化和文化生活故事的興趣,通過多視角思考多元文化和文化可持續性和創新在我們...

桃園市立內壢高級中等學校
媒體識讀停看聽
時下資訊爆炸,本課程培養學生能獨立思考,了解新科技的影響,拓展多元國際觀,進而正確分析、應用媒體,成為獨立思考的閱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