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高優課程

閱讀理解與表達 A

本課程旨在培育學生解決問題、表達論述與合作學習的能力,由國文、數學共同授課,以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為主軸,引導學生完成具結構性的專題報告

SDGs與全球公民素養
校訂必修
跨領域
DOWNLOAD
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
陳麗明、梁淑玲、徐千惠、郭碧娟、吳玉如、徐秋玲、蔡永強、蘇麗敏....等師長,詳看教案

與十二年國教核心素養之關連性

A 自主行動

A1 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A2 系統思考與問題解決
A3 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B 溝通互動

B1 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
B2 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
B3 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C 社會參與

C1 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
C2 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C3 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課程理念與目標

(一) 課程理念:

高二學生的學習生活多元而豐富,如何兼顧有效學習與生活體驗,常常是學生的期盼所在。學習的面向林林總總,例如閱讀理解與人我表達有各種方法,生活中的各項議題更需用心觀察,如何培養解決問題、表達論述與合作學習的能力,是學生必須面對的學習課題。因此本校跨科合作,規劃「閱讀理解與表達」的校訂必修課程,讓學生透過觀察以萌發問題意識,藉由閱讀文獻、數據與圖表,提出假設、蒐集資料,而後分析推論,進行後設省思與論證批判,並試著提出具有脈絡的探究成果,盼能藉此厚植學生終身學習的興趣與能力。

 

(二) 課程目標:

學生能透過課程引導、小組學習與實際操作,自生活中覺察變化,形成問題意識,進而蒐集資料,提出論點,並運用各種表徵工具,完成具結構性的表達。藉團隊合作的形式,由3-4人共同完成一篇3000-5000字的小組專題報告,及6-8分鐘的口頭報告,以展現系統思考、問題解決的探究行動,及符號應用的「邏輯」與「表達」學習的成果。
 

課程與教學設計

(一) 教學方法與媒材:

1.本課程歷時十六週,由國文科與數學科教師兩週交替。國文科教師運用科技、資訊及各類媒體素材,激發學生省思及批判媒體倫理與社會議題的能力,著重於引導學生問題意識的形成、選擇適當的文獻摘述、歸納文本中不同論點,進而形成個人的觀點,有效論述;數學科教師則帶領學生正確解讀數據與圖表,進而選擇適當的類型輔助論述,並應用於專題報告。
2.主要媒材為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十七項議題與PRIDE指標資料庫。


(二) 評量與策略:

1. 表現任務說明:

(1)學生能根據研究動機、研究目的,透過小組合作,在每一個單元的學習中,依序完成問題意識、文獻回顧、圖表判讀、分析推論、形成結論等任務,有系統的逐步書寫出一份具有結構性的專題報告。
(2)專題報告基本架構:可參考「Win the PRIDE:用指標說故事」數據資料分析競賽的要求,基本架構包括封面頁、前言(敘明主題的重要性及探究焦點)、正文(文章架構及論述的邏輯性、指標選擇的適切性、圖表設計,以及與內文的連結程度)、結論(歸納主要論點,敘明發現的價值或意義、反思、建議等)和參考文獻等五個部分。

2. 評量方式規劃:

(1)形成性評量:透過提問教學、分組討論與小組發表等方式,檢視學生在學習單書寫、文獻探討、摘要寫作、擬定研究主題與大綱、圖表製作與判讀等單元任務的參與度與完成度,作為形成性評量的根據。
(2)總結性評量:能根據研究動機、研究目的,透過小組合作,依循問題意識、文獻回顧、圖表判讀、分析推論、形成結論等脈絡性的引導步驟,有系統的書寫出一份具有結構性的專題報告,並進行6-8分鐘的口頭報告。評量則就「寫作格式與組織架構」、「論證邏輯與文字表達」、「口語表達」與「小組合作」四大項目,分為「優良」、「良好」、「尚可」、「待加強」四等第,以利教師及學生檢視學習狀況。
 

學生學習表現與成果

(一) 學習表現:

學生探究議題圍繞聯合國永續發展十七項議題,著眼現實生活環境,諸如探討臺灣河川汙染、外送平台發展、未成年生育問題、性別平權議題、減碳制度實施情形、教育資源分配問題、貧窮與糧食議題等。


(二) 學習成果:

學生在一學期課程中收穫嚴謹之研究步驟,並應用所學產出小組專題報告,探討當代時事議題;甚至有組別將期末專題報告投稿至「2021 WIN the PRIDE:用指標說故事」競賽,榮獲特優及佳作等佳績,不僅展現學生課堂中所學之紮實豐厚,更是對師生的一大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