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高優課程

國際議題探究

彼得.聖吉(Peter Senge)曾說:「學習沒有專家,自己去體驗,才是最真實的。」本課程即是採取LBD(Learning By design)及體驗學習(Experiential Learning)的模式,以脈絡化的問題作為引導,帶領學生透過親身體驗,掌握學習的知識和技能,走進「體驗→反思→概念化→創作」的任務導向學習歷程,進一步形塑良善的態度價值觀與潛移默化的行動力,符應了當今素養教育的革新浪潮。

SDGs與全球公民素養
多元選修
跨領域

與十二年國教核心素養之關連性

A 自主行動

A1 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A2 系統思考與問題解決
A3 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B 溝通互動

B1 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
B2 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
B3 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C 社會參與

C1 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
C2 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C3 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課程理念與目標

處於網路無遠弗屆、訊息快速流通的資訊時代,串連世界,可謂輕⽽易舉。世界經濟論壇(WEF)探討21世紀國際⼈才必備的五項能⼒為
跨文化認知與理解⼒、溝通協作⼒、全球議題解決⼒、⾃主學習與批判思考⼒以及快速適應變動⼒,是以,108課綱順應時代脈動與社會需要,將「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際關係與團隊合作」、「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等能⼒列入核⼼素養,期許透過課程與教學,培養孩⼦成為具備全球視野與跨文化知能的未來公⺠。基於此, 本課程以聯合國永續發展⽬標(SDGs)的「終結貧窮」、「性別平等」、「促進平等」三項⽬標為軸⼼,聚焦於「⼈文關懷」,規劃「夾縫‧⽣存」、「女‧奴‧紅利?」及「遷徙‧落腳」等三⼤主題單元,透過「貧窮」、「性別」、「移⼯」三項議題的探討,以桃園在地⼈文基礎為涵養,引導學⽣主動體察並關注國際情勢與社會議題,直⾯真實社會的樣貌,從情感上的同理到付諸⾏動,培養學⽣理解多元文化及尊重與包容的價值觀。
 

課程與教學設計

⼀、課程學習⽬標
1.學⽣能蒐集相關文章並以多元視⾓探究議題。
2.學⽣能綜整與閱讀資料並具備批判思考能⼒。
3.學⽣能學習運⽤多媒體製作簡報的表達能⼒。
4.學⽣能建立團隊合作學習與協調溝通能⼒。
5.學⽣能省思周遭⽣活空間的覺察⼒與感知⼒。
6.學⽣能關愛鄉⼟並尊重不同族群與文化。

⼆、 教學設計:
學 習 型 組 織 之 ⽗ - 彼 得 . 聖 吉 ( Peter Senge ) 曾 說 : 「學習沒有專家,⾃⼰去體驗,才是最真實的。」換⾔之,透過親
⾝體驗,並掌握學習的知識和技能,才能讓⾏為在潛移默化中發 ⽣ 改 變。 本 課 程 採 LBD ( Learning By design ) 及 體 驗 學 習 (
Experiential Learning ) 的 模 式 , 以 脈 絡 化 的 問 題 作 為 引 導 , 帶領學⽣⾛進「體驗→反思→概念化→創作」的任務導向學習歷程。本課程分成「夾縫‧⽣存」、「女‧奴‧紅利?」及「遷徙‧落腳」三⼤主題單元,從⽇常⽣活的觀察著⼿,輔以⾯對⾯近距離接觸的體驗,衝擊學⽣的⼼靈,啟動學⽣的感知,再以批判思考和深入探究,刺激學⽣從「有感」產⽣「有解」,進⽽轉化為具體實踐的⾏動⼒,同時也展現了表達⼒、創造⼒。

三、多元評量:
1. 評量項⽬:課堂參與20%、學習單20% 、劇場創作與展演20%、繪本創作20%、⼩組合作10%、同儕評分10%。
2. 評量取徑:採取學習成果導向評量,以學習表現為基準,運⽤ Rubrics建立標準化評量,兼採質化與量化評估學⽣的學習成效。

學生學習表現與成果

⼀、量化
1. 「安貧脫窮‧新視野」學習單37份
2. 「現代灰姑娘劇場創作」:6份(每組⼀份)
3. 「⽣命故事繪本創作」: 6份(每組⼀份)

⼆、質化
1. 學⽣藉由文字及肢體展演表達感知與創作,展現多元能⼒。
2. 在各項議題上,學⽣從未知到已知,從冷漠到關⼼,提升了對周遭⽣活空間的覺察⼒與感知⼒,也增進了關愛鄉⼟的情懷。
3. 學⽣能理解並反思⽬前享有的⽣活並非理所當然,進⽽更有同理⼼、更懂得珍惜當下現有的幸福。
4. 在分組活動中,各組學⽣能透過組內討論,勇於發表和分享⾃⼰的意⾒與想法,在分組報告中,也能建立團隊合作學習與協調溝通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