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高優現場| 觀課議課

花蓮學

花蓮學要帶給學生什麼呢?一生的養分吧!從文學中認識花蓮、在實作中連結花蓮,於踏查中了解花蓮,進而被感動而喜歡花蓮,成為真正「花蓮人」。

教學演示教師

主持人: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林國楨教授
與談人:
慈濟大學何縕琪教授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與創新中心
鄭敬儀計畫專員

時間

2022.07.02 13:30-15:00

國立花蓮高級中學
葉集凱、楊媛婷、黃怡婷
地方學
部定必修
跨領域
  • 發表教師:國立花蓮高中葉集凱老師、楊媛婷老師、黃怡婷老師
  • 發表學生:國立花蓮高中潘邦任同學、溫偉喬同學


花蓮學,不僅是教師跨科共備、師生共學、以學生為中心的校本課程,更考慮學生個別屬性,讓學生有單人完成作業、分組腦力激盪、戶外踏查教育的機會。

在國文課、教師從不同面向要求學生觀察與思考花蓮,藉由寫作、小組討論、繪畫等,讓他們留意生活周遭事物,部份學生能經由課程的引導,改變他們看待花蓮「好山好水好無聊」的觀點。接著學生靜下心了解花蓮家鄉的道路、反思花蓮鄉鎮特色、觀察疫情下的花蓮、並閱讀校友作家作品,進而創作一首屬於自己的「花蓮小城」新詩以及畫作。

在生活科技課,學生從從顏色尋找花蓮意象,然後實作捻線,完成一條具有花蓮意象的吊繩。之後設計花蓮意象與我的文案,並且抉擇一字,預備製作木工作品。在最後一周完成創作「我的花蓮意象」隨身吊飾。教師以「做、用、想」出發,帶領學生由捻線及木工實作體驗,認識工具的使用方法,讓學生深刻地連結自我與家鄉。最後,以明信片做為最後的靜態作品輸出,增添不少文青氣息與成就感。

在歷史課,則先由自身出發,進行花蓮高中校史室及校園巡禮,之後解說花蓮高中校史。接著進行花蓮開發史課程,然後以踏查學校附近的鳥踏石公園與其他具歷史性之景點作結,課後學生須創作一部與花蓮歷史相關的影片,透過此一作業,讓他們對花蓮這塊土地能夠更緊密的接觸。同時,花蓮意象這個主題,可以從老照片、老故事、古蹟及歷史建築得到養料,支撐他們的想法,完成作品。
 

走訪校史室

 

三位老師不計時間成本,幾乎每周一次跨科共備,並且考慮學生對於花蓮學的真正心聲,隨時根據學生的狀況微調課程內容。整個學期的第一次與最後一次上課都是三個班級一同上課。第一次是共同解說課程要求,最後一次是為學生三樣作品佈展靜態成果與動態成果。學生跨班共同欣賞彼此作業,並且投票選出最佳作品。

學生雖一剛開始有些抗拒花時間在這種非考科的課程上邊,但卻在課程結束之後,發現自己對家鄉花蓮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花蓮與自己的連結更為強烈。教師們希望學生們透過課程可以認識花蓮,進而喜歡花蓮。透過創作小詩、隨身吊飾與影片,來感動學生,未來學生若有機會返鄉,可以深耕花蓮,並將這份感動傳承下去。

 

校外踏查_米崙車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