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高優現場| 觀課議課

「公民-一場思辨之旅」+「與AI共舞」

《與AI共舞》要做的就是創造出有意義的對話。
對話,不只改變了個人的心智模式,集體心智的改變就會是一場社會改造運動。

教學演示教師

主持人: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洪雯柔教授
與談人: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洪雯柔教授
國立中興大學附屬高中陳寶玉老師

時間

2022.07.02 13:30-15:00

臺中市立文華高級中學
文華高中:蕭唯善老師(主授)、
東山高中:王晉修老師(協作)
新興科技
多元選修
跨領域
  • 發表教師:臺中市立文華高中蕭唯善老師、臺中市立東山高中王晉修老師
  • 發表學生:臺中市立文華高中謝佳芸同學、廖健瑜同學、洪子涵同學、朱宇同學、彭成愷同學、
                      劉晏廷同學

如何善用新科技提升人類,而不是淘汰人類?科技能公平嘉惠於每一個人嗎?科技的風險與得失是甚麼?科技帶來自主還是依賴?科技選擇,其實是自由的選擇。

經過了25周滿滿的對話,回想當初看到這門課所稱「科技議題其實是社會議題,不只是科技技術的學習而已。」你是否心有戚戚呢?記得這門課的目的是要引發你思考四個核心問題嗎:

1.科技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2.各個社會系統如何因應科技對生活產生的影響?
3.面對社會系統的改變,個人如何調適?
4.科技的道德風險與人類的容許界線為何?
 

為了讓這門課更貼近生活,同時也要引發你們「用創新思考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我們將原本的課程設計擴充延伸成《與AI共舞 2.0》。我們將課程在原本最後進行的倡議「台灣科技權利規約」之後再加上了「人工智慧校園」的企劃提案,也邀請了中亞聯大雲創學院的王昭能院長幫同學解說AI人工智慧基礎知能,大家藉由盤點文華高中的校園生活中待改善的問題或可提升的面向上,分析你們提案所欲達到的目標、現況的具體問題,以及要改進問題達到目標必須蒐集到怎樣的資料?可轉換成怎樣的資訊?如何結合AI模組以及大數據的技術達到上述目標?最後還要回來看看你們自己的提案有沒有違反當初你們自己訂出的《文華天眼計畫實施原則》以及《台灣科技權利規約》。

20多週的課程中我們先「透過想像」去「體驗」了校園中倘若實施《文華天眼計畫》,這對每個文華校園中的利害關係人會是怎樣的一回事?特別當計畫的實施對象既是你們自己的時候。透過幾輪的團體共創我們訂出了文華天眼計畫實施原則。

接著各組分別去介紹了目前AI技術在各個社會領域的應用,探討因AI的出現可能取代了或者開創了那些職業或者生活方式,以及這件事對自己或社會整體有何影響。之後我們在虛擬的人工腦髓和AI士兵、自駕車道德問題、犯罪城市以及資本主義控制的生活中去思考科技和人類的「主體性」問題。然後我們認識《阿西洛馬AI人工智慧23項原則》,並且以此原則再次團體共創出《台灣科技人權規約》的五大面向原則並進行「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的倡議。

最後我們進入了創新思考階段,也就是你們現在正在進行的部分,希望大家在了解AI是怎樣透過大數據蒐集到資料並且如何進行機器學習的原理後,能夠將這些技術結合你們發現的校園生活問題,進一步提出創新解決問的方案。

希望你們在一個半學期的課程裡是用心投入,和伙伴有良好互動,全心完成每次課堂上以及課堂外的任務,而且課程完成後你真的有感覺到自己在面對未來時是更具有思辨的能力,同時願意反思和關心人與科技在共演化過程中因調適而產生的道德風險,最後將這些學習實踐在改進、提升你們自己的校園生活。

謝謝各位同學一個半學期來的投入與配合,這門課如果有創造了甚麼價值,都是我們一起建構出來的成果與圖像,我們也從你們身上學習到了許多。謝謝每一個老師、同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