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容伊、謝豐如、張祐穎、蔡孟燕
課程研發團隊名為「想方設法」,就是因為深深了解引導及支持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是不容易的任務,因此一直費盡心思,多方嘗試,降低學生進行探究與實作的障礙和焦慮。
105學年度,第一年團隊成員有5位(5個科目),迄110學年度,曾參與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觀課、議課、共備的成員共有23位(11個科目)。每一學年實際負責授課的教師,原則上為12位,計6個協同教學組,以一文一理,或一質性研究背景一量化研究背景組成,而且兩位教師中一定有一位是至少任教一學年以上有經驗的教師。
課程方案名稱為「建構學習力:批判閱讀到學術寫作」,期許以「校訂必修課程」規格,展現如何綜整學習的相關要素,以建構學生自覺的、批判性的學習能力。
讀、寫、表達既是語文活動,更是思考活動,與整體學習密不可分。分別來說,閱讀是輸入、寫作是輸出,過程中反省監控作用會將它們融成深度思考、建構意義的學習歷程。
此方案名稱揭示出我們期待經由「批判閱讀到學術寫作」的歷程,搭配教學過程中多元的創新元素與班級經營策略,強化建中學生閱讀理解、批判思考、論證寫作、溝通表達、團隊合作等核心能力,奠立高中階段自主學習、探究實作活動的學術基礎,以此銜接國中階段的學習,並且替未來大學更進階的學術課程預作準備。
課程實施多年來,我們從歷屆學生的表現中發覺一個道理:「當學生認真地對世界發出了第一個問題,他才開始真正地與世界產生了連結!」這層體悟,強調學習的主體是學生,有意義的學習必須透過學習主體與真實世界的互動,而認真地發出問題,正是這種深度理解的起點。
本方案除了「發展校訂必修課程」的任務之外,並以培養的基本能力為基礎,開始逐步連結後續的學習進路,意在為學生建構「探究與實作」校本課程地圖。方案架構如下圖所示。
為了協助大家能更好地了解本課程方案的理念與實施過程,特地準備影片,敬請觀賞與指教。
相關課程

新北市私立竹林高級中學
在地導覽員培訓
竹林高中鄰近滇緬泰僑聚居之大型文化聚落,培養學生多元能力、提升學生口語表達技巧並深耕地方文化,達成「在地文化、國際學習」之目標。

高雄市立中山高級中學
後勁嘻遊記
從河流出發,帶學生走出校園,觀察並反思自然與人文環境的變遷,勾起在地情誼,主動關心、參與社會議題,讓學習和生活緊密連結。

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
閱讀理解與表達 A
本課程旨在培育學生解決問題、表達論述與合作學習的能力,由國文、數學共同授課,以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為主軸,引導學生完成具結構性的專題報告

慈濟學校財團法人慈濟大學附屬高級中學
食農藝趣
「吃的是什麼?從哪裡來?」以簡單的問題發想,結合永續議題融入,帶領學生親手種植與認識農業背後的意涵,進而理解人與環境之間的互動與影響,在未來能將永續概念融入其生...

台北市立中正高中
海洋遊憩運動與生態實地探索課程
以主題式課程與議題融入方式實施,希望培育學生具有「自主行動」、「溝通互動」、「社會參與」的核心素養,而成為一位「終身學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