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校位於台北市內湖區,以科學專才立校,並設有專題課程,學生皆能完整學習探究學科歷程。
此次課程以高二美術科一般課程中的「建築」單元為主體進行實驗,除扣合本校美術科於高二規劃之「環境議題」下的教學外,更考量本校學生的性向作為發展,「建築」除為美術課綱中的重要單元之外,建築中包含的工程、物理等概念也是學生的興趣所在,此次更嘗試將現下的疫情時事扣合,作為引發思考解決的論點。
課程規劃上分成五小節,每一節約使用一至兩堂課:
(一)建築與結構小史:讓學生了解各年代的建築特色,以及建築中所使用的結構工程之美,並採以半自學與加分討論機制學習。

學生課堂表現一

學生課堂表現二
(二)疫情與生活、建築的連結關鍵改變討論:了解建築史後,導入事件和相關文章,以教師設計ORID討論單,讓學生先分享對疫情的感受,並以此過度連結至疫情與建築的關係,並請學生思考疫情下對居住環境的衝擊與建築的改變。

ORID討論單
(三)雙點透視練習:為使學生先建立空間概念,請學生練習建築常用的雙點透視。

透視圖練習
(四)創作雙點透視建築設計圖:銜接之前所討論的建築改變,請學生套用至雙點透視圖中,以此設計建築。

學生作品

學生作品
(五)創作、檢討與回饋:請同學互相回饋,可欣賞並參考同學的作品,以充實個人線上教學中缺乏同儕討論的思考部份。
課程中雖遇到課程由實體轉為線上的歷程,但也因現今有多樣多元的線上資源,使得課程銜接順暢。例如使用Jamboard即能達到線上展示學生作品與票選的活動,而示範則以預錄影音請學生觀看,再輔以教師教學。
學生在經歷思考與討論的歷程後,作品則有更多元的表現,有的致力於將室內空間的使用延伸至建築外觀上,並且將室內空間做了更多彈性安排;有學生則關注建物間的距離安排,並思考公共空間的表現。
教師社群的討論也對課程產生極大的支持,不同領域教師給予回饋與專業意見,皆讓課程實施更加札實與順暢。此次的課程實施是個有趣的體驗,學生回饋與反應佳,對於自身居住的環境多了更多與深入的體悟與觀察,也學習到如何將美術中的人文思考方式,帶入議題問題解決歷程中。
相關課程

彰化縣立成功高級中學
國際視野與行動

天主教道明學校財團法人高雄市道明高級中學
機電整合

國立中山大學附屬國光高級中學
Novels 讀書繪
學生深入了解英文小說的內涵,輪流擔任 director、summarizer、illuminator、connector、illustrator 角色任務,學生能發揮長項,增加實作、發表到最後能說英文故事。

高雄市立左營高級中學
左營「好」學~行動探索
透過學生、課程與地方三端的接觸點與實踐任務,讓學生展開生活中發現問題的洞察力及帶著走的社會關懷行動力!一起實現個人與社會的共好!

臺中市立大甲高級中等學校
探索化學
探索化學是一門與東海大學化學系合作的AP課程,老師們透過長年努力開發出獨具巧思與創新設計的實驗探索課程(含四件新式專利),除強調做中學外,同時培養學生綠色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