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高優課程

公民科學養成計畫

用科學方法認識地球的環境問題,透過行動方案的設計及發表提升學生的公民參與,目的在培養學生的環境意識,並進一步發展成行動

SDGs與全球公民素養
增廣/充實選修課程
跨領域
DOWNLOAD
臺北市立陽明高級中學
林承恩、施芳斳、謝東霖、張智詠、簡嘉慧、黃致柔、林承恩、施芳斳、謝東霖、張智詠、簡嘉慧、黃致柔

與十二年國教核心素養之關連性

A 自主行動

A1 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A2 系統思考與問題解決
A3 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B 溝通互動

B1 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
B2 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
B3 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C 社會參與

C1 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
C2 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C3 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課程理念與目標

(一)理念:

新課綱強調素養導向教學,但大多教師受限於學科的想像,除了部定課程的專業知識外,選修課程的設計仍以學科本位的知識導向作為基礎。因此希望透過跨科合作,將知識變成容易上手的內容,培養學生問題解決能力,並提升公民素養。

(二)目標:

1.培養公民公學家,透過簡單的數據回報,讓小數據匯集成大數據,有助科學研究。

2.透過行動方案的設計及發表提升學生的公民參與,目的在培養學生的環境意識,並進一步發展成行動。
 

課程與教學設計

(一)教學方法

1.創新教學:除了協同教學、小組合作學習,更結合了line群組、手機APP……等。
2.素養導向學習:透過生活化的情境導入課程,從嘖嘖募資到黃色小鴨漂流大數據,甚至到公民提案的行動。教學情境不再憑空想像,皆為生活中的真實情境,透過貼近學生的情境及語言引導課程深化。

(二)媒材

1.手機感測器:體驗手機基本偵測功能,包括聲音(分貝)、速度、方位(指南針)、亮度……等,利用『Science journal』APP,記錄環境中的資料,如噪音。
2.手機APP:加入『iNaturalist』並成立任務群組,未來還可以持續使用APP投入公民科學。
3.平板電腦:學校提供方便的載具,可做資料蒐集以及雲端共編。
4.Jamboard白板共編:小組協作方便。
5.line群組通訊:小組討論不受時間及空間的限制。
6.google workspace:線上進行小組討論,不會互相干擾。
7.gather town:透過高度模擬真實場景的互動平台,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並增加線上教學的互動性。

(三)評量

學生的評量方式多元,除傳統的課堂學習單,還有小組競賽、APP資料上傳紀錄、反思單、設計思考完整方案……等,因此學習成果的呈現更完整且豐富。

(四)策略

1.團隊營造
2.資訊教學:因疫情變動迅速發展出線上授課模式,以google meet分組、Jamboard共編為基礎,並陸續發展出gather town教學及Butter分組教學的模式。
 

學生學習表現與成果

(一)學習表現

1.學生在進行公民科學體驗時參與度極佳,會積極完成課堂上的體驗學習單。可知道學生了解各種公民科學參與的方式,並學會各種數據蒐集的技巧。
2.學生在介紹地球環境議題時,能針對議題進行深入的分析。且公民行動方案多能針對問題進行良好的分析,提出適當的改善計畫。可知學生學會議題分析及設計思考的技巧。
3.透過環境意識問卷前後測分析,可知學生的環境問題意識更加清楚。

 

(二)學習成果

1.空氣品質觀測表

2.iNaturalist APP體驗學習單
3.課程反思單
4.水質檢測紀錄單
5.淨灘垃圾分析及反思
6.方案設計思考之因果環路圖分析
7.環境議題解決完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