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十二年國教核心素養之關連性
A 自主行動
B 溝通互動
C 社會參與
課程理念與目標
- 本課程「從府城到金門:在地素養與跨域視野」是從本土出發,透過跨域視野觀照臺灣其他土地的人文風景,在「愈本土,愈國際」的教育宗旨之下,讓府城學子能透過實際走訪金門,開闊視野、深厚文化思維,了解金門和府城的歷史、地理、人文與生態的異同,進而能了解文化的多元性並培養尊重、包容的態度和「共好」的願景。
- 課程強調跨界連結、協同創造,培養學生的「連結力」。課程是結合生物、歷史、地理和國文等跨科合作,從不同學科的領域和角度來全面的理解和學習與同學們生長環境相似又有所不同的金門。
- 課程設計中以「適性教育」出發,開放給對戶外課程和多元文化有興趣的同學們自由參加的課程,並「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讓學生參與行程規畫,以激發學生對於學習的熱情與創新的勇氣,重視學生課程參與討論和成果的創作產出。
課程與教學設計
(1) 整合性學習
行前教學或野外實察內容跳脫課綱限制,以「金門」為研究的對象,跨科目並結合各項議題,發展「整合性課程」,達成跨領域統整合作經驗,強化知能整合與生活運用能力,發展出臺南一中的戶外教育課程的特色性。
(2) 「學生為中心」學習
本戶外教育課程規畫108課綱彈性學習課程時間上行前的課程,利用學校規劃辦理的全校性、全年級的學習活動,由學生自己規畫自主學習,或自由選擇由校內外老師開的課程自由參加。本課程「從府城到金門:在地素養與跨域視野」的目標即提升學生學習興趣並鼓勵適性發展,落實學校本位及特色課程。
(3) 體驗式學習
本課程希望能帶學生「走出校園、走出府城」,透過走讀實地踏查金門,結合五感體驗,觀察、探索、反思金門當地的人文歷史、地方特殊產業和生態,透過親身的體驗,深化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動機。尤其本課程還特別安排了「空拍機」的操作課程,除了讓參與的同學們學習如可操作空拍機,更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俯瞰金門的地形與地貌。
(4)主題式學習
本課程由國文、生物、歷史與地理科的合科教學,但每一科分別對金門設計 出不同的領域的主題,從多元的主題面了解金門,試圖透過不同的主題更全面的了解金門。
(5)評量方式
以多元方式評量—透過策展、布展方式呈現此次戶外教學的教學成果展,如空拍影片剪輯的影音檔、金門走讀地圖海報,明信片創作等。
學生學習表現與成果
本計畫強化臺南一中學生對金門的在地地理人文與生態的瞭解之面向,學生利用學科知識進行旅行的規劃與實踐分析、以及發表的能力。
行前課程要求同學們需要全程參與,在課堂中要協力合作完作師長們分派的討論與課程學習單,透過邏輯組織、團隊合作、思辯討論和多元詮釋來完成報告。
本課程蒐集學生作品進行展覽分享,提供學生學習成果發表的機會。讓同學間互相觀摩各種金門在地的不同地質面貌與生態環境,更能促進學生在學科與生活之間達到充足的連結,促進學生自我學習、終身學習的動機。
學生從金門探索回來後,除了撰寫參訪記錄外,另外分工剪輯製作空拍影片、編寫文創刊物、製作明信片、探索地圖。地圖並結QRcode網路連結,在策展時,參觀者可以透過手機的掃瞄了解同學們的參景點。策展時,參觀者也同時可以看到各組同學們探究金門不同面向的影片記錄,如地理組的金門產業研究,國文組的電影文學,歷史組的建築與戰爭研究,生物組的金門生態研究等。
成果發表可以讓各組同學間互相觀摩各種金門在地的不同生活面貌與環境,更能促進學生在學科與生活之間達到充足的連結,促進學生自我學習與學習成果發表能力的展現。
相關課程

台北市立明倫高中
理解與表達
本課程其目的為發展學校特色活動,透過闖關活動設計,結合國、歷、地、公等課程學習活動,帶領學生走出學校外進行地理實察,讓學生認識在地特色,親身去看到、認識在地環境...

國立溪湖高級中學
青年探索家
溪湖高中跨領域校訂必修「青年探索家」,課程涵蓋「自我探索、環境關懷、國際視野」三大區塊,循序引導學生建立完善的自己、人己、群己等「三己關係」,並培養學生表達、探索、思...

桃園市立壽山高級中等學校
生活永續專題
透過「土地利用變遷」及「樂生議題」課程,了解在地地景變化並探討原因,藉由不同立場來討論、思考永續發展的可能性。

嘉義市私立輔仁高級中學
諸羅記
"「身為嘉義人,不可不知嘉義事。」諸羅記課程以諸羅的文史、地區發展脈絡作為核心,由跨領域教師共同規劃課程,帶領學生親身走訪與體驗,培養學生對於自身生長的「嘉義」有...

苗栗縣私立建臺高級中學
地理與人文社會科學研究
藉由鄉土實察,了解人與環境互動下所產生的獨特景觀與風貌,進而體驗人與鄉土之間一體相融、休戚與共的情懷,讓學生建立正確的生態倫理觀念,實踐「用腳讀地理、用手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