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十二年國教核心素養之關連性
A 自主行動
B 溝通互動
C 社會參與
課程理念與目標
「電出你的未來:科幻電影與未來世界專題」為107學年迄今針對高三下學期學生所開設的多元選修課程,借助科幻電影預測未來、反思今日之特質,嘗試帶領學生探索情感機器人、虛擬實境與元宇宙、複製人、賽博格(機械改造人)、生物科技、反烏托邦等科技議題。
課程目標有三:一,觸發動機(科幻)-以科幻電影為題材,開啟學生對科技議題的興趣;二,跨域思維(科技)-引導文組學生樂於認識科技,培養理組學生科技中的人文思考;三,最終目標(科技思辨)-引領學生思索未來趨勢,深化回應科技問題的深度與廣度。
課程與教學設計
1. 引起動機:
(1). 授課內容講究「文理平衡」,考慮不同類組學生的先備知識,以符合文組、理組學生的學習需求。
(2). 授課時採用大量的案例佐證,這是因為從科幻情節過渡到議題討論時,教師必須提供科幻成真的可能性,藉現實案例來使議題具體化,學生才能感受討論的必要性。
(3). 就取材而言,生活化內容可降低學生在理解上的隔閡、前衛的科技想像則能引發新奇感,故而教材需平衡兩者,以有效引發學習趣。
(4). 109學年發展出「調查式」的引起動機模式,授課教師在每一堂專題課前,均配合課程主題設計一份稱為「暖身問題」的調查問卷,期待學生透過暖身問題的填答繳交,以及教師後續的統計、反饋,引起學生的興趣與思考。
(5). 110學年在固有的議題思辨學習單之外,加入創意發想的題目,藉此提升評量的多元性。
2. 接軌趨勢:
(1). 作為一門想像未來科技發展、探討科技議題的課程,教材接軌趨勢的重要性自不待言,故授課教師每年更新教材內容,以期提供學生最新的科技資訊。
(2). 110學年嘗試融入雙語,不僅簡報與學習單以英文呈現,教師亦使用英語來說明作業,課程成果則提供南湖高中雙語教師培訓計畫使用,作為校內同仁往後發展雙語教學的範例參考。
3. 跨校共備:
(1). 「電出你的未來」授課教師為跨領域、跨校組成,三校教師透過Line群組線上共備、雲端硬碟共享教材,四年來從未間斷。
(2). 110學年課程融入雙語,教師社群加入南湖高中英文科林嘉紋師作為課程顧問,提供英語使用的專業建議。
4. 反思修正:
(1). 每學年收集期末學生問卷,進行教師社群內部的自我評鑑。
(2). 撰寫行動研究,並投稿分享教學優化歷程。109年、110年分別以〈科幻.科技.科技思辨――高中科幻課程的設計與嘗試〉、〈未來調查局――科技議題引起動機設計〉獲臺北市第21屆與22屆教育創新與行動研究徵件優選。
5. 分享推廣:
(1). 「電出你的未來」多次受邀校內外分享,於南湖高中、東吳大學、臺灣師範大學、大直高中、土庫商工等校主講十餘場教師與學生科幻講座,一方面推廣課程理念,一方面也藉交流發現教學盲點,改善精進課程內容。
(2). 本課程想像未來科技的多樣化取材,啟發北大高中國中部蕭凱云教師的閱讀創作課程:「想像2080年的科技發明」。
學生學習表現與成果
本課程均大班授課,在修課人數上,107學年為121人、108學年119人、109學年55人、110學年85人,由於修課人數甚多,不易規劃討論實作,故課程進行均以演講為主,學生再於教師引導之後,於課堂上完成學習單並繳交。由於110學年結合雙語教學,故學生可採用中文或英文來完成作業。
相關課程

新北市立板橋高中
小小外交官:國際政經議題探討
本課程透過多元化的教學策略,引導學生探究國際政經議題,培養學生從台灣出發的國際觀點,成為能實踐與反思的全球公民。

桃園市立武陵高級中等學校
科技與設計
本課程結合設計思考、問題導向學習法、創客基本技術,引導學生設計和開發多功能智慧創客產品,並在期末完成發表。

臺中市私立弘文高級中學
歷史學探究
從歷朝時序中,透過文本閱讀、分析與歸納,回到不同時代的時空,探究當時的女性形象、地位演變與比較,扣合SDGs永續發展目標5

桃園市立新屋高級中等學校
DFC創意挑戰
本課程以學校周圍社區為觀察場域,使學生與社區內不同族群互動。透過與人的互動,學生得以同理不同族群生活的處境,並使社區環境更為友善。

臺中市立文華高級中學
高思智慧創意專題
本課程由遊戲式學習、設計思考出發,設計團隊任務,鼓勵學生溝通、合作、創意、思考,進而培養自我實現,奠基成功的關鍵特質-非認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