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高優課程

「翻轉空間造化美」:跨域美感素養的課程實踐

打破學期間課程單元各自獨立的藩籬,以每週一單元扣緊課程核心,規劃12週課程,以培養本校博雅建中人與品味、品質及品格的三品人生哲學為教學願景。

媒體識讀/素養
部定必修
藝術
DOWNLOAD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
陳宣義、余文琦

與十二年國教核心素養之關連性

A 自主行動

A1 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A2 系統思考與問題解決
A3 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B 溝通互動

B1 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
B2 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
B3 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C 社會參與

C1 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
C2 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C3 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課程理念與目標

本課程PBL (Problem/Project Based Learning 的「P(問題)」聚焦於「教師社群中發現問題」、「教學現場學生提出之問題」、「課堂中師生共同創造並解決問題」、「以課程評鑑回應問題」等四個面向。教師備課研發教材,以及教學方法均以「問題導向學習法」為探究核心;另以TBL (Team Based Learning)團隊導向學習法作為教師社群運作模式與學生學習 以美感與素養導向統整跨領域課程,建構空間知覺、人因與環境、綠色照護與生態、有機建築等概念。
 

課程與教學設計

打破學期間課程單元各自獨立,每週一單元兩節課扣緊課程核心目標,理論兼具實際應用,以十二週課程規劃設計,以達本校學生圖像「博雅建中人」與學校願景「多元實踐」,發展成品味(多元)、品質(美感)及品格(實踐)的三品人生哲學。

課程設計對應本校六大核心能力:個人 (1-4具備生涯規劃的思維而夢想未來、終身學習的能力。)、群體 (2-3具備團隊合作、協商決斷、產出成果的能力。) 、多元文化 (3-5具備從世界的格局反思臺灣現況與未來的能力。)、知識 (4-4具備統整、應用不同學科的知識,並據以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倫理 (5-2具備關懷性別平等與環境保護等生活議題的能力。)、美感 (6-3具備藝術生活化、生活藝術化的實踐能力。),進而呼應新課綱的三面九項。

懂得休閒與自處,生命更能走得更長,期待美的作品與興趣能帶入日常生活中,實踐自我生活美學。
 

學生學習表現與成果

分析課程評鑑發現同學從期初的只想輕鬆拿學分,到為了創作自己的水泥盆器如此投入,還願意花費課餘時間研究、討論、製作、創新設計,可以發現同學對這次課程是感興趣且想挑戰的,同時因手機攝影課程,而進一步多琢磨研究手機功能。同學在期末回饋單中,關於國際議題部分,也分享了開始會觀察周遭的環境,反思在地的建築應注重保留原有特色,去除過多裝飾、廣告,以及朝著綠建築方式發展。美感議題部分,經歷過自己動手作過程,而開始體會製作過程不易,更能尊重創作者。環境議題的部分,同學反思未來居住環境的考量。未來擬增加成果展與分享會的時間,讓同學的努力與成果被更多人看見。

相關課程

臺中市立清水高級中學

讓世界走進臺灣

"在全球化與國際化的社會中,人與人的接觸日益頻繁,在牽一髮動全身的現代社會,不只要活出深度,也需認知世界的寬廣。在這堂課程,我們給予學生媒介,從SDGs出發,透過專...

社會多元選修

臺中市立中港高級中學

愛山林

課程結合校內教師專項,如生物、地理、語文、健體、藝術、護理和登山等,讓學生貼近山林,探索原始環境,成為一套完整實用性課程。

跨領域多元選修

屏東縣立來義高級中學

原住民教育融入英文課程

開設本課程為培養學生英文聽說讀寫的素養及探究的策略,運用各種資源、生活上種種情境,提升個人的語文能力,除此之外,還能訓練如何運用英文發展各人溝通協調能力及解...

跨領域彈性學習時間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附屬高級中學

網路世界 數位公民

我們運用NPDL深度學習法來設計這門跨校課程,教學生使用工具與方法識讀媒體訊息。學生嘗試將觀察到的媒體問題,在期末運用所學設計行動方案,期能影響周遭,帶來改變。

跨領域彈性學習時間

台北市立明倫高中

理解與表達

本課程其目的為發展學校特色活動,透過闖關活動設計,結合國、歷、地、公等課程學習活動,帶領學生走出學校外進行地理實察,讓學生認識在地特色,親身去看到、認識在地環境...

跨領域校訂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