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十二年國教核心素養之關連性
A 自主行動
B 溝通互動
C 社會參與
課程理念與目標
透過形塑學生圖象,全校教師一致認為未來學生需要處理即使集結眾人多方的努力,卻一直存在的挑戰。因此本校教師夥伴正面迎接未知與挑戰,大膽引入商業領域【設計思考、系統思考、團隊合作與專案管理】四大程序認知能力,學生透過六個嶄新學習模組實作,練習解決陌生、複雜的問題。從自訂問題、系統化搜尋到突破思考侷限,並實際製作、測試產品,以實踐讓想法落地。這堂課程要讓學生踏出校園,帶走面對未來的能力與改變世界的信心!
課程與教學設計
【一門整合自然與社會探究、關注社會議題的課程】
學生自由選擇主題,除減塑減碳外,時間管理、憂鬱症、手機成癮都很熱門,也有假新聞、偏鄉教育、行人權益、街友現況等社會議題。
學生必須整合人文與自然知識,解構因果脈絡,融合自然科學研究法,以產品驗證行為科學假說,在實務中應用自然探究實作所學的量化驗證。
【一門完全自主性的小組實作課程--產品發想、製作與測試】
產品的定向、製作與測試等要自主進行外,更需在一個月中全員合作完成。這些全都由同學進行小組合作與討論,教師僅提供學習架構與引導,確保學生從反思中學習與成長。
【一門提供專業知識的好課--四大專門知識】
本課程首創在高中引入四大程序性知識,建構解決複雜問題的方法學。
*設計思考:定義使用者,發現真實需求。
*系統思考:探討因素間的關係,尋找槓桿點。
*團隊合作:優化人我互動與團隊動力。
*專案管理:調配人力資源,提高執行率。
【一門有嶄新教學模組的新課--六個關鍵單元】
系統資料搜尋法、突破框架、快速定向產品方式、量化評估、使用者研究、DISC 團隊合作人格分析--使用多種學習模式,將專有名詞與理論內化在學習經驗與任務中,以專案來練習各種工具與跨域思考。
學生學習表現與成果
本課程為校訂必修,已在 109、110 學年度,共972 人,專案共 243 組,並將持續開設。
學生選擇主題比例如下:
28% 環境 --減塑、減碳、水汙染、食物浪費
26% 健康與安全 --醫療資源、睡眠不足、交通安全
17% 人際關係 --憂鬱症、社交恐懼、親子關係、霸凌
13% 人權與平權 --安樂死、偏鄉教育
9% 時間管理 --手機成癮、拖延症、睡眠不足
9% 媒體識讀 --假新聞
4% 財務管理 --青少年財務管理
4% 學習策略 --學習策略
產品形式多元,如公共政策提案,或網站、APP 企畫等,也有學生尋求與美食平台合作,以減少食物浪費。
相關課程

天主教聖功學校財團法人臺南市天主教聖功女子高級中學
媒(沒)有人說的故事
本課程帶領學生嘗試以報導的角色走出校園,將自身作品經由企劃、公關等方式傳播和行銷,讓外界看到高中生也能關心公共議題並進行倡議。

彰化縣私立精誠高級中學
人類與疾病、AI與機器人學
"人類與疾病:歷史上有好幾次嚴重的傳染病改變人類歷史發展的軌跡,目前的疫情何時可以結束也沒人說得清楚,但我們都很清楚疫情創造了新的遊戲規則。本課程安排了三場...

臺中市私立弘文高級中學
做自己的學習設計師
透過四學期自主學習課程,由導師與專業領域指導老師引導學生學習當自己的學習設計師,並在期末進行跨班跨年級分享自己的旅程。

國立南投高級中學
數感桌遊

國立臺南第一高級中學
從府城到金門
為使學生對金門在地地理人文與生態的瞭解,並鼓勵激發教師進行課程拓展、革新與教室翻轉。藉由所學知能運用在戶外教育的行程規劃,以期將來運用於實際生活。